返回

大明锦绣朱允熥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72章 春雨(2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的地步,这时代可不像是后世有着庞大的内需。一方面朝廷以商税日益增多而欣喜,但同时也看到了隐患。

  那就是江南造出的东西太多,而这些东西大明朝的贫民百姓是买不起的。光靠万里之外来的海商,远不能全部消化。

  就以浙江为例,百分之五十的土地都在种植桑田,一旦棉布丝绸等跌价。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粮食危机,到时候粮价上涨,数十万手工业为生的百姓生计将更加艰难。

  说白了,户部这些官员们,已经在连年增长的国库收入之中,看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的雏形。

  第五,海洋战略圈。

  这一点大臣们似乎还没认知到,但在朱允熥心中却谋划许久。周边所有国家的海上命脉全部攥在大明的手里,就等于卡住他们的喉咙,且是一个完整的海上防御和进攻体系。

  说起来,这次勋贵们组织的出海,其实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
  区别就在于,表面上看郑和下西洋是国家主导,且官僚主义太浓。

  我们中夏人确实有些好大喜功的毛病,古往今来总是做一些赔本赚吆喝的买卖,想着通过强大的国力不战屈人之兵。

  但事实上,这样的行动不可能长久。ΗTtPs://wωω.1㈢⑧Tχt.NΕΤ/

  倒是勋贵们以私人的名义加上朝廷的支持,这样一次次小规模的出海才是最划算的。试想一下,满天下都知道这些勋贵们在海上发了财,那会有多少野心家,前赴后继?

  张紞的话还在继续,“按照宋元海图的标记,差不多有三十多个藩国。一旦交通往来,我大明受益匪浅!”

  闻言,朱允熥笑起来,看着张紞说到,“朕还记得,你以前是不大喜欢海商的,现在怎么开窍了,还这么上心?”

  “臣以前目光的短浅!”张紞笑道,“以广州海关的奏报为例,以前禁海的时候,胡椒每斤最高时可达十两白银。而近年来海商增多,听闻在一个叫苏门答腊的地方,百斤胡椒的才价值一两白银!”

  胡椒在这时代不但是调味品,更是硬通货。

  物以稀为贵,历史上朱棣在靖难之后,永乐元年赏赐手下功臣时,千户级别的武将赏赐清单中,就有每人两斤胡椒的份额,这已是极高的赏赐。朱老四虽为人不怎么样,但在赏赐将士方面,罕见的大
第172章 春雨(2)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