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章 洪泽湖似有溃堤之险,大人恐怕要早作准备……
了皱眉,道:「两江总督沈大人不是刚去了淮安府,江南官场这么些人,他纵是过江龙,也不敌地头蛇吧。」
「我等原就不怎么经营粮米生意,不参合这些事儿倒没什么,都是一些蝇头小利。」马显俊说着,忽而微微欠身,压低了声音说道:「只是这位前日来扬州办事,听说到盐院拜访了那位。」
程培礼道:「扬州盐院原就是荣国府的女婿,永宁伯调拨江北大营兵马,应援淮扬洪汛,路过扬州,去见一面也是应该的吧。」
「难说。」马显俊面带忧色,摇头道:「这位还领着锦衣都督,去年那桩事儿后,扬州盐院附近可有锦衣府的人守卫着。」
马显俊说的是林如海被人暗中下毒毒害一案。
「老马,你关注那些锦衣府做什么?「江桐轻笑了笑,略有几分狭长的目光就有几分古怪。ΗΤTΡs://m.一㈢八TΧt.Νêt/
关注着扬州盐院的防守虚实,这是要做什么?难道之前那桩案子和他有着干系?
马显俊皱了皱眉,说道:「我也是听盐运使刘大人提及过。
两淮都转运使刘盛藻,官居从三品,主管盐务,不过要受朝廷巡盐御史的节制。
「就怕人无伤虎意,虎有害人心。」黄诚目光幽晦几分,接话说道。
这时,萧宏生将目光投向一脸笑眯眯,不怎么说话的汪寿祺,问道:「汪世伯怎么看?」
马显俊也连忙说道:「汪老爷去过京城,想来也知晓这位永宁伯的底细。」
扬州几个盐商都看向汪寿祺,汪寿祺向以多智而称道,更因早年接驾过重华宫的太上皇而与天家交情不一般。
汪寿祺手捻颌下胡须,苍声道:「这位永宁伯,可不是易与之辈,现在不仅掌控京营,还管着锦衣府,大权在握,肆无忌惮,听说这位在京中圣眷正隆,纵然是内阁的几位阁老都要避其锋芒,我们不好得罪。」
「汪老爷别是忘了,这位和扬州盐院的那位可是姻亲,谁知道他会不会暗中相助?「黄诚冷声道。
汪寿祺笑了笑,说道:「盐务之事,已有齐阁老操持,重新竞价盐引,划区分销,让出一部分利来朝廷也就偃旗息鼓了,至于林盐院,之后多半也要高升入京。」
自古以来,商不与官斗,如前明沈万三富可敌国,同样难得善终,如朝廷之意甚坚,也只能让出一些利给朝廷。
「如是彼等没有见好就收呢?要查以往账目呢?「黄诚目光微寒,问道。
此刻在场几位心头都是一凛,这可是一笔烂账。
一些陈年旧账,自是八大总商自崇平帝即位以来赊欠运司的库银,几达几千万之巨,这是一笔巨大的窟窿。
事实上,在平行时空的道光六年,淮运运库查出五千万余万两的巨额亏空,而多是以盐商以捐输
报效之名挪用。
据道光年间,桐城学派包世臣所言:「自嘉庆纪年兵兴以来,兵河两项,报效不过二千三四百万而道光六年清查库项,商欠反至五千余万。可知以报效为说者,皆右商而左帑者也。亦宜奏请准令将报效之项,划抵欠款,追还议叙,以昭核实。」
翻译翻译.....从嘉庆到道光六年,在三十年的时间内,盐商打着报效之名,赊欠两淮运库的税银,以致无法年清年额,一年年积累下来,造成巨额亏空。
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陶澍,曾指出盐商所报效之银来自「库存正款」,赊欠期间长达十五年、三十年之久。
陶澍的幕僚提及,「道光十年,清查两淮库款,计亏七千余万两,以每年三百万计之,是国家二十余年未收两淮一钱,而说者犹借口报效,岂不可笑?」
汪寿祺霍然色变,心头生出一股不自在,道:「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,纵是想查,不说无从查起,就是两江官场不会答应!上面也不会答应!」
说着,用手指举了举天。
太上皇六次南巡,美其名曰,未动国帑一两一钱,因为这些银子都是从盐商和江南三大织造共同输送而来。
「不得不防,现在还是不能言之凿凿。」黄诚面色凝重之意不减,提醒道:「这位永宁伯年纪轻轻,可没有那般多顾忌,在下着人打探过一些底细,其人初用事就手段酷烈,将以漕运为生的三河帮众,一网打尽,而后在河南,平定叛乱,整肃吏治,最近一次,在南河总督任上,可谓所到之处,动辄破家灭门,腥风血雨!如果让其插手盐务,后果不堪设想。」
汪寿祺目中也现出一抹忧色,他从京城打探的消息更多,只是这时也不好闹的人心惶惶。
「如今盐税纠葛也差不多了,等南京户部再来人相询,将盐税的几项加上,朝廷每年多收一些盐课就是
第六百四十章 洪泽湖似有溃堤之险,大人恐怕要早作准备……(2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