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章 复国(5000+)
自己的第二个推测。
他不是凭空猜测的,而是根据目前得到的线索,逐步推敲出来。
许七安甚至觉得,第二种可能性更高,因为浮屠宝塔里的断臂曾经说过佛陀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。
度厄罗汉摇头道:
“一人分化二人,佛门不是道门,没有这方面的神通。三大果位,九大法相,都做不到这样的事。”
你要这样说的话,那件事背后的真相就更复杂了..........许七安道:
“要验证第二条猜测,非常简单,度厄罗汉回阿兰陀后,看一看儒圣的雕塑是否还在。嗯,是找一找儒圣的雕塑。
“雕塑若还在,那么第一个猜测就是准确的。雕塑不在,或找不到,那么就是第二个猜测。”
度厄罗汉和阿苏罗相视一眼,微微颔首。
我现在的修为跌到三品初期了,阿苏罗比我稍强,度厄罗汉还是二品水准,但娘娘受的伤不重,且还有熊王,我们这边的胜算要高那么一丢丢,至于神殊,明显自闭了...........
真打起来的话,多半是两败俱伤,玉石俱焚...........许七安道:
“那么,告辞?”
度厄罗汉又和阿苏罗对视一眼,前者颔首:
“告辞!”
很好很好,大家的求生欲都不错,修到超凡不容易..........许七安松口气,当即驾驭起浮屠宝塔,遁空而去。
九尾天狐腰后的狐尾伸长,卷着熊王和神殊,踏空而行,很快消失不见。
不久后,万妖国的妖兵开始退去,返回深山老林。
............
某处隐蔽的石窟。
夜姬怀里抱着粉嫩可爱的女婴,肩膀上站着白姬,疾步穿过甬道,进入石窟。
石窟内火炬熊熊,黑烟从石窟顶部的裂口冒出,石窟里侧还有三条甬道,通往更深处。
这是万妖国在南疆的某个据点之一,叫千窟城。
洞窟和甬道遍布在山腹内,宛如蛛网。
外边有毒虫猛兽、瘴气、密布的河流做掩护,非常隐蔽,从未被发现。
要在遍布原始森林和险山河流的十万大山中,寻找妖族的隐蔽据点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ΗΤTΡs://m.一㈢八TΧt.Νêt/
踏入石窟中,夜姬看见了美艳华贵的娘娘,她盘坐在石座,闭目调息。
“娘娘,你快救救清姬.........”
夜姬的声音猛的一顿,走的近了,她才发现床边的蒲团上,盘坐着一个五六岁的稚童。
九尾天狐臀部上方,那根短小的狐尾,不自觉的抚动一下,睁开眼,淡淡道:
“无妨,她明日便会恢复。”
得到娘娘的答复,夜姬这才松口气,继而频频看向稚童,试探道:
“许郎?”
男童天真无邪的眨眨眼,扭头就问九尾狐,道:
“妈,这个女人是谁。”
九尾天狐笑眯眯道:
“老娘给你养的童养媳。”
八条狐尾骤然射出,把许七安卷了起来,其中一条狐尾顺势就要解开许七安的裤腰带。
“娘娘,有话好说。”
许七安诚恳道。
九尾天狐依旧笑眯眯的:
“多了一个娘。
“当娘的打儿子屁股,天经地义。”
终究没有脱许七安的裤子,狐尾用力在他屁股上抽了一巴掌。
“许郎,你何时能恢复。”
夜姬抱着女婴,疾步靠近,水灵勾人的狐媚眼闪着担忧。
“三天后自然恢复。”
许七安叹息一声:“你让妖族的护法们稳住各路妖兵,三日之后,夺回万妖山。”
夜姬没有久留,抱着女婴,从来时的甬道离开。
许七安扫了一圈石窟里简单的陈设,低声道:
“娘娘是否有过攻打阿兰陀,夺回神殊头颅,助他完全复活的打算。”
九尾狐淡淡道:
“不管你的两个推测,哪个对,哪个错,都不影响我的计划。神殊暂时不会拔出封魔钉,虽然会削弱他的战力,但一品不出,他依旧是无敌的。”
“广贤要是真身前来,我们依旧按照原先计划行事。若只是分身前来,有封魔钉在,神殊想来不会发狂了。”许七安道。
说完,他起身往外走。
“你去作甚。”
九尾天狐问道。
“请浮香吃顿金针菇。”
许七安头也不回。
............
一旬后。
夜姬和清姬坐在南城的瓮城中,一只只鸟妖在城头起落,带来或送走信件。
“两位长老,西部的黑风城已经拿下,剿灭西域敌军两万人,俘虏敌军八百,城中百姓十五万,如何处置。”
“战俘充做奴隶,城中百姓暂时妥善安置,等待战事结束。若城中百姓中有人敢暗中捣乱、反抗,格杀勿论。”
“两位长老,北部的白壁城被西域军重新夺回,留守城中的妖兵全军覆没。”
“封锁白壁城的补给线,暂时围而不攻,等许银锣腾出手再去对付。”
“两位长老,熊王攻打东线的沃城时,不小心睡着,城中十几万西域人昏睡不醒。我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此城,但没妖敢进城。”
“把情报给娘娘带过去,让她定夺吧........”
..........
在经历了二十天的征战后,广贤菩萨、阿苏罗尊者、度厄罗汉率领的西域各国军队最终不低妖族,撤离南疆,退守西域。
妖族歼灭西域军队十八万人,俘虏敌军三万人,百姓六十二万。
西域守军退出南疆的第二天,九尾天狐召集群妖于万妖山,宣布复国。
流浪了五百年的妖族,重返故土。
后世史书上,称这一天为“南妖复兴”。
而在这其中,一个中原武夫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.........
PS:今天更新一万多字。如果拆一拆,我今天能补2000字。求个月票。
第六十九章 复国(5000+)(3/3).继续阅读